123457875 发表于 2024-3-6 22:11:01

中西方文化中人与家庭的关系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任何文明中,家庭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在一定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影响下的家庭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国文化中的家庭观念与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也对西方的家庭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通常情况下,家庭结构由家庭人口要素和家庭模式要素构成。不同的文化导向导致了中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并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家庭结构。西方的家庭结构是当今处于主流地位的核心家庭结构,父母与未成年子女构成核心家庭,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互不干涉。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血亲关系,同时受儒家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中式家庭往往呈现出主干家庭或联合家庭的形式,家庭规模相对较大。尽管近现代以来,中国家庭的规模逐渐减小,呈现核心家庭化的趋势,但家庭成员的关系依旧比西方紧密。
在中西方家庭价值观中,孝文化都占有一定的位置,无论是作为中国儒家经典的《论语》,还是作为西方文明尺规的《圣经》,都对孝有过详细的阐述。但相较而言,在中国的价值观中,孝的重要性要远大于西方。受中国传统宗法理念的影响,孝不仅体现在家庭观念中,更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颜渊》中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儒家思想家国同构、君父同伦思想的代表,因此孝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以孝治天下”成了历代君王成功的施政经验。西方的价值观中,孝并没有特殊的地位,也没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由于西方文化突出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独立与平等,所以孝的家庭意义仅表现为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不包括对父母长辈的绝对服从。
家庭教育是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同时还关乎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中西方文化都十分注意家庭教育,但由于历史传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手段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别。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更多地体现出“家长本位”的特征,孩子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从而不利于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此外,中国的家庭教育重视社会教化,忽视身心成长。西方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大地体现了孩子的个人意志,有利于个人特长和潜能的发挥和个人爱好兴趣的培养。中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强化了孩子的家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西方的教育方式增强了孩子的独立精神和社会适应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西方文化中人与家庭的关系